日前,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“一校一品”典型案例申報結果,我?!氨倍沸恰蔽幕放瞥晒θ脒x2023年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“一校一品”學校。
一直以來,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宗旨,以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為導向,凝心鑄魂,著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,凝練形成了“北斗星”校園文化品牌,并賦予“堅定信仰、科技創新、團隊協作、文化傳承”的特色內涵。
運用“四個引航” 推動“北斗星”文化融入教育教學
學校發揮黨組織在人才培養中主心骨作用,畫好同心圓,增強向心力,凝聚事業發展新動能。創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,以書記項目為載體和“小切口”,做活專業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、推動品牌文化育人謀深抓實的“大文章”。探索“四個引航”黨建工作法,以“北斗精神”為引領,深化課程思政建設,引航學生品格錘煉;以“對標爭先”活動為契機,引航學生知識學習;多要素協同,引航學生塑造創新思維;“黨建+產教融合”,培養學生愛國奉獻精神。學校堅持將“北斗星”文化建設與教育教學相結合,將“北斗星”文化相關知識納入課程體系。挖掘“北斗精神”思政元素,將專業辦學史中積淀的價值追求融入課程,培養學生精益求精、終身學習的職業素養,建成教育部教學資源庫子項目9個,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6門,主編國家、省級規劃教材8部、全國測繪專業通用教材5部。立項省高校職業教育課程思政“示范課程”3門。
建設展示場館 浸潤式體驗“北斗星”文化
學校建設“北斗星”文化展示場館,呈現“北斗星”文化的發展歷程、核心價值觀、優秀人物、典型案例等。校園內建有揚州市社科館,宣傳展示、教育普及、交流研討“北斗星”文化。南方測繪等企業捐贈建設北斗衛星導航基站。讓“工匠學院”成為由“工”變“匠”的搖籃。成立揚州勞模工匠學院,努力建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綜合培訓基地、技能競賽綜合服務平臺。學校依托超星泛雅平臺,開設北斗思政學習云平臺,發布相關新聞、活動信息、精美視頻、學術研究等內容,對學生開展“四史”教育,了解北斗導航系統研制中航天人的拼搏故事。利用數字化資源傳承發展“北斗星”文化,拓展教育資源。
開展主題活動 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
學校開設“北斗臻情、咫尺匠心”特色講堂,邀請寧津生、楊叔子等院士專家、行業能工巧匠、全國勞模、高校教授學者、產業教授、杰出校友等開設講座,圍繞北斗文化傳承與創新,宣傳北斗文化,科普北斗知識,推進北斗新技術應用發展,傳承專業辦學歷史中積淀的艱苦創業、敢為人先的價值追求,內化為“日進日新 寸土寸心”的專業文化。創建“北斗科技測繪社”等富有特色的多元化社團50個,開展主題活動,強化宗旨教育,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。開展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、到社區開展公益勞動、參與農房產權調查、利用“無人機新技術”開展古城保護實景三維制作、大運河環境污染源調查、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、儀征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志愿服務等,增強社會責任感、培養創新精神、提高實踐能力,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。
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,補短板、強內涵、塑特色。圍繞“立德樹人 知行合一”的校訓精神,打造“北斗星”校園文化品牌,提升學生文化自信,逐步明確職業發展目標、不斷內化專業文化,形成了“感知行業、認同職業、忠誠事業”的“北斗星”文化育人理念。
校黨委書記馬順圣表示,此次成功入選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“一校一品”,是對學校文化育人機制創新的肯定,是學校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工作的成功探索,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內涵提升的生動實踐。下一步,學校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,堅持把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“兩創”作為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著力點,進一步擴大學校的文化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,努力推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邁上更高臺階、取得更大成就。